
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导语introduction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档案管理与普通高校差异显著,核心体现在三方面。普通高校是单一学籍+校内统一管理,档案归属、存放主体明确,归档内容集中;而中外合作办学留学分计划内(双学籍+校内管理)与计划外(外方学籍+多渠道存放),归档需补充境外材料,更注重跨校跨境衔接,管理更复杂。

普通高校学生学籍统一注册在学信网,档案由学校档案馆集中管理,贯穿入学至毕业全程,归属关系清晰。
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档案管理需区分招生类型:计划内统招学生拥有国内高校和外方院校双学籍,档案由国内院校统一提档管理;计划外自主招生学生仅注册外方学籍,档案无需转入国内院校,多保留在原高中或户籍地人才中心。这种双轨制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
普通高校学生档案全程由学校专属档案部门保管,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毕业后按就业去向转递至单位或人才中心。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档案管理则呈现多主体特征:统招学生档案由国内合作院校管理,自主招生学生可选择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留服中心或短期留存原高中。且档案状态需待海外学历认证后,才会更新为相应学历层次,这与普通高校实时更新档案信息的模式不同。
普通高校档案以校内教学、科研、管理等材料为主,归档范围固定且集中。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档案管理需兼顾中外双方学习经历,除国内阶段成绩、奖惩材料外,还需补充境外院校的成绩单、学位证书、学历认证报告等。这类档案既需符合国内档案管理规范,又要适配海外学历认证需求,衔接要求更为复杂。
序号 | 院校名称 | 院校层次 | 招生简章 |
|---|---|---|---|
1 | 985、211 | ||
2 | 985、211 | ||
3 | 985、211 | ||
4 | 211 | ||
5 | 211 | ||
6 | 211 | ||
7 | 211 |
推荐阅读: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