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究生留学

持“频繁访问签证” 可多次出入境德国

来源:育路留学网2011-09-23 13:44:33

    德国留学:持“频繁访问签证” 可多次出入境德国

    为应对越来越多中国公民赴德旅游、留学和从事商务活动的需求,德国驻华使馆推出一系列签证便利举措,包括提供连续多年有效的“频繁访问签证”等,简化频繁入境人员的签证手续。

    便利措施

    持“频繁访问签证” 可多次出入境德国

    据德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文墨介绍,2010年,德国驻华使领馆共向中国公民签发了20万件签证,比2009年平均增长了25%,签证通过率高达95%.

    为了给一些频繁赴德的访问者申请签证提供更多便利,德国驻华使馆最新推出“频繁访问签证”,这种签证的有效期最长可持续五年,持有人可多次出入境德国,无需向使馆重复提交申请。

    无论是出于商务、旅游或探亲原因频繁访问德国,只要申请人曾经或计划频繁访问德国或其他申根协议国,并能够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使馆就会给予其“频繁访问签证”的待遇。

    对于给予某申请人具体几年有效的“频繁访问签证”,则需由签证官根据申请人个人的旅行记录和其提交的申请材料具体做判断。

    申请步骤

    预约

    持因私旅行护照者在本人到签证处提交签证申请前,须登录德国使馆官方网站www.peking.diplo.de事先进行预约;

    准备

    按使馆对各类型签证的清单要求准备材料,同时准备能证明申请人曾经多次去过德国或其他申根协议国、往后也会进行频繁旅行的证明材料,如以往获得的签证,或证明其日后受邀多次赴德的邀请信等材料;

    面谈

    按预约时间亲自到签证处提交材料,接受签证官面谈,缴纳60欧元(约合532元人民币)的签证费;

    审核

    签证官审核材料,决定是否给予“频繁访问”签证待遇;

    领取

    接到使馆通知后,于每周五12:30到13:30在签证处领取护照,检查签证有效期的开始时间和姓名书写是否正确。

    除了新推“频繁访问签证”政策外,德国驻华使馆还为“申根”签证(在申根协议国家逗留的天数总和在第一次入境后半年内不能超过3个月)申请人提供更加简化的申请程序。

    根据这项新规,那些在过去两年内曾成功申请过两次“申根”签证的人员,将免于接受签证官的面谈。

    申请人还能直接通过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地址:亮马河大厦2座0830室电话:65396633),或到任何一家获得官方授权的中信银行提交签证申请。

    特别提醒

    德国驻华使馆签证官柯海德针对一些典型的拒签案例做了具体分析,并给出建议和提醒。

    拒签案例1

    伪造材料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位私企老板准备赴德参加商务活动,打算趁这个机会,偕夫人一同前往,顺道在德国旅游,但这位老板让其公司为在家赋闲多年的夫人提交了一份伪造的工作证明,为他和夫人同时申办商务签证。

    结果,这位老板的夫人不仅遭到拒签,她的名字也上了德国驻华使馆的“黑名单”,以后再想去德国都难了。原来,经验丰富的使馆签证处人员收到这份造假材料后,打电话到该公司的人事部去核实,却被告知公司里没有这个人。

    ●签证官说

    材料造假 或在欧洲多国吃闭门羹

    柯海德指出,提交伪造材料的最严重后果是,申请人不仅以后申请赴德签证会被拒签,还将面临被所有申根协议国永远拒之门外的危险。

    柯海德建议,在这个案例中,这位私企老板的夫人应提交证明自己真实情况的材料,她可以申请旅游签证,或申请陪同丈夫参加商务活动的家庭商务签证。

    拒签案例2

    目的不明 签证官“雾里看花”

    据柯海德介绍,在申请赴德签证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反面案例,就是申请人赴德的目的不明确,这让签证官很困惑,从而使申请人面临被拒签的风险。例如,一些申请人在申请商务签证时,其提交的行程安排却显示他们在德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旅游。

    ●签证官说

    明确目的 申请合适签证

    柯海德建议,申请人应明确赴德的目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合适类别的签证,以消除签证官的疑虑,使被拒签的概率降到最低。

    出国留学评估系统:了解自己的优势,为出国留学节省更多的时间。

    中外合作频道:更多中外合作资讯供您参阅

    聚焦留学HND:高等教育文凭不在遥不可及

    澳洲名校全球排名:魅力澳洲、全球高校分占天下几何?   

出国留学,我们比你更懂你。留学国家+留学专业+留学院校+申请条件+申请费用+申请方案,六个方面全面指导、规划塑造核心竞争力,只为申请名校保驾护航。

出国留学咨询热线请拨打电话01051299614、400-801-3655

出国留学网站地图

育路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