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导语introduction
“没有雅思成绩,能申计划外中外合作办学吗?” 这是很多语言基础薄弱学生的核心疑问。其实计划外项目的语言成绩要求比统招中外合作办学留学更灵活,但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的宽松程度并非绝对,需从项目定位与培养目标综合判断,避免陷入 “低门槛 = 易毕业” 的误区。
计划外项目为覆盖更多学生群体,普遍降低了语言成绩的硬性门槛,这是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宽松的主要体现。
多数项目接受 “高考英语成绩 + 校内测试” 替代雅思 / 托福:高考英语 90 分(150 分制)以上可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未达此标准的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英语测试(含听力、阅读、基础写作)也能获得录取。例如北京某高校的 2+2 项目,往届约 60% 的学生未提交标化语言成绩,仅通过校内测试便顺利入学。
部分项目甚至推出 “零语言成绩” 录取政策,尤其针对高中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允许先入学参加语言强化课程,待达到项目要求后再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这种 “先入学后补语言” 的模式,让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的包容性进一步提升。
看似宽松的政策下,不同层次项目的语言要求存在明显分化,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的 “弹性” 多体现在普通项目中。
对接英、美、澳等英语国家顶尖院校(QS 前 200)的项目,虽不强制提交雅思 / 托福成绩,但校内测试难度接近雅思 5.0 水平,且入学后对学术英语的要求与海外院校同步。某中财 2+2 金融项目明确规定,国内阶段结束时需达到雅思 6.0 才能赴海外衔接,否则需加读海外语言班,这实质是对语言能力的 “延后考核”。
专业类型也会影响语言要求:商科、传媒等侧重沟通的专业,语言测试会增加口语论述环节;工科、艺术等侧重技术的专业,虽对口语要求稍低,但会通过专业词汇测试考察语言适配性。可见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的宽松度,与项目的升学目标直接挂钩。
计划外项目的 “宽松” 更多体现在录取阶段,入学后会通过系统性培养补足语言短板,这也让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的 “宽松” 具备合理性。
国内阶段普遍开设分层语言课程:基础班聚焦词汇、语法等核心能力,适配英语基础薄弱学生;进阶班引入学术英语、海外论文写作等内容,对接海外授课需求。部分项目还会安排外教授课,模拟海外课堂互动场景,帮助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
此外,项目会设置阶段性语言考核,如每学期末的英语水平测试、专业课程的英文答辩等,若多次未达标,可能影响海外衔接资格。这种 “录取宽松、过程从严” 的模式,既降低了入学门槛,又保障了学生能达到海外学习的语言标准。
若英语基础薄弱(高考英语 80 分以下),可选择 “语言强化 + 专业基础” 双轨培养的项目,利用国内阶段补足短板;若有一定基础(高考英语 100 分以上),可瞄准对接优质海外院校的项目,提前准备雅思 / 托福以提升竞争力;若计划对接非英语国家(如日本、德国),需关注项目是否提供小语种培训,部分项目的小语种要求比英语更宽松,零基础即可入学。
点击查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推荐
总之,计划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语言成绩要求整体宽松,多数项目无需标化成绩即可申请,但优质项目的隐性门槛与过程考核不容忽视。中外合作办学语言成绩要求的差异,本质是项目定位的体现,结合自身语言基础与升学目标选择,才能在 “低门槛入学” 与 “高质量升学” 间找到平衡。
推荐阅读: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