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已是各国的共识。在中国现有人才中,具备跨文化操作能力、通晓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人才捉襟见肘,延揽现代化、国际化的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的当务之急。在中国面临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如何对待海归,使他们学而致用,让他们找到真正回家的感觉,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不可忽视的课题。
近日,关于"海带"的话题一再被媒体热炒。海归硕士遭遇求职尴尬,海归月薪不如汽修工,这些事实更因为一份报告而显得愈加悲凉。据《2012海归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海归"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
然而,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中国持续发酵的"留学热".据《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约40万人。预计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还将继续增长。
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明知留学成本不低且未来风险多多,仍要前赴后继地远赴海外求学?
去年从美国回到国内找工作的刘芳告诉本报记者,尽管现在仍未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她相信自己未来的前景。刘芳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时,自己的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出国留学,于是刘芳也加入了考GRE的队伍,并最终被一所美国亚特兰大市的大学录取,硕博连读,她的研究方向是抗肿瘤药物分子的计算机模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刘芳就回到了国内,然而,一直到现在,她还没有找到一个称得上正式的工作,只是在一家医药外企暂时做些兼职。"我对出国留学不后悔,在国外7年,我学到的东西是不能用这短暂的挫折所抵消的,国内对口的工作对我的专业来说还是机会太少。"刘芳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官派的留美幼童算起,我国有志之士留学至今已有140年历史。从众星捧月到处境尴尬,今天的海归们对中国和自己的未来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留学改变中国
中国对归国留学人员,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海归,一向有被重视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位海归,还要从出生于19世纪初的容闳说起。他在1847年被美国传教士布朗从澳门带往美国就读,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同年11月回国。留学大开眼界的容闳,一心希望积弱落后的祖国能尽快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1863年,他以"兴建机器厂"作为中国"最有益、最重要的事业",向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进言。于是,曾国藩荐聘他赴美为筹建中的江南制造局采购最新的机械设备,使该局成为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军工企业,我国近代工业由此起步。
此后,容闳正式提出了选派幼童出洋留学的建议,在曾国藩、李鸿章支持下,才有了"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就这样,中国最早的一批官派留学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有一个集体的名字,叫做"留美幼童"."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就是其中一员。
育路出国留学网免费赠送价值1万元的留学规划
育路出国留学网咨询电话:400-8013-655、400-8013-655
21
2025.11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