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伟民说,这份名单只是对所在国政府批准和认可的学校的再确认,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去这些学校学习,学校的资质是有保证的,不会有太多的风险。至于国外的一些私立培训机构、一些国家的语言、预科学校等,由于对这些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清楚,加上他们很多是以商业机构注册,资质的稳定性比较差,均不在公布名单之列。车伟民特意强调说,公布学校名单不是官方承认,只是推荐,把资质较好的国外学校优先推荐给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和计划与国外开展合作的国内学校。
名单公布后的反响强烈
21个国家学校的名单公布后,个拍手叫好的就是想要留学的中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他们来说,政府已经明确发出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被认为是公正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于是,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要看这所学校是不是“在榜”,政府公布的名单成了他们参照“座标”。
名单也成了国内院校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选择和审批合作项目时最主要的参考依据,这使得没有在名单上的院校在中国的合作项目难以执行,一些营利性机构开始抱怨说名单公布影响了他们在华招生及相关业务。相反,各国的驻华使领馆则十分重视,积极与教育部沟通。
在国外的留学生看到名单后,如果发现自己就学的学校不在名单上,就会向学校发出质疑,校方感到压力很大,纷纷找教育部协商。据说,名单的影响已不仅限于中国学生,连周边亚洲国家的学生也在看这个名单,把它作为参考。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岑建君副司长在留学中介论坛上说:过去有些资质很差的外国学校勾结一些假洋鬼子欺骗中国学生,现在我们公布了国外学校名单,那些个资质很差的国外学校开始着急起来了。
据了解,围绕着名单,教育部还会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比如在名单上加入学校的一些核心内容、以此来考核中介代理的学校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筹建境外教育机构鉴定中心以提供个案服务等。
专家说:留学选择学校,资质是要素
在国内,我们很容易分清出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也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学校。而对国外的院校,由于体制的原因、由于距离和信息的原因、甚至是由于翻译的原因,难以与自己的情况加以比对,往往会导致一些不确定的或者是不正确的理解,在选择学校上失之偏颇。
应记者的要求,多年来一直从事留学生出国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车伟民先生,对准备留学的中国学生在选择国外学校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应当注意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个要注意的是他所选择学校的合法资质问题,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体会到的。第二是选择的课程和专业的合法性,不要为国外学校的盲目推广所诱惑。他说经常可以在英国、澳大利亚看到许多集中学习MBA或商科的中国学生,一个班都是中国人,实际上并不是这些学校中国学生很多,而是集中在个别专业上。第三是要分清学校的性质和类型,到底是一个学术性的教育机构,如大学,还是一个培训机构。有一些培训机构,在写字楼里租上几间房子,号称可以发××国家、××大学的学位,实际上是不行的。在加拿大和英国,有一种学校叫大学学院,英文University College,可以理解是大学机构,但只能颁发学士学位。有的学校只叫College,或Institute,也可能是很好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MIT),但更多地叫这个的不是特别高等的学校,在有些国家可能就是民办学校或私立培训机构。如果有些学生就是要上职业学校,那应该是他弄清学校性质后的选择,而不应该是被“误导”到这样的学校里去的。
对以上三条,有一个客观的参考依据,就是教育部在公布学校名单的同时公布了了解国外学校核心资质的11项内容,他们是:学校中外文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建校时间、在校学生数及中国学生数,及学校性质、办学层次、颁发学历、学位是否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权威机构认可等,我国驻外使领馆已经统一使用含有以上内容的表格,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判断国外学校的实际情况。
车伟民说,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往往比较重视学校的排名,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对学校进行排名,大学排名往往是民间或媒体的一种运作,从这点上讲,资质比排名要重要。如果要看排名,应当是看专业或课程的排名,比如英国官方有一个教学评估机构,它会对大学的专业课程教学科研情况打分,有一个排名,这些在专业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还有一些因素要考虑,比如有没有校园、有没有奖学金、导师如何,有名的导师不一定在名校里,签证的因素等。有些学生出于经济的考虑,希望学校所在地有较多的打工机会,但事情往往是矛盾的,打工机会多的一般是大城市,那里的学费、生活费也贵;学费、生活费便宜的小城市打工机会也少,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车伟民说,现在的教育留学咨询已经商业化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倾向性,把你介绍出去它会得到利润回报。因此,查看政府的公正信息,对留学生选择学校就显得更为必要。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