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神5”的后方医疗专家孟庆义

来源: 时间:2008-02-06 16:26:03
  神州5号上天,让中国人很是自豪了一把。人们一下子记住了杨立伟、王永志、袁家军等航天界的“明星”。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航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亮点人物,更有无数的幕后英雄,其中的专家群体就足以让人刮目。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301医院)和军医进修学院急诊科行政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孟庆义就是专家群体中的一员。他当时是后方专家医疗组组长,谈起这段经历,孟庆义说:“只有在那样的情境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责任重于泰山。要知道,当杨立伟安全返回地面了,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压力大啊!”
  在301医院简陋的办公室里,孟庆义热情地接待了我。孟庆义很忙,谈话不时被电话所打断,偶尔还会有他的研究生找来请教问题,然而,无论怎样被打断,孟庆义始终能回到他谈话中,显示出他思维的严谨。在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知道了他平凡而有趣的故事。
  
  没有上高中,没有老师辅导,孟庆义却考上了大学
  
  孟庆义出生在河北承德市边远的郊区一个普普通通得农民家庭,自小家里就很穷,勉强能吃上饭,但多是粗粮,以至现在孟庆义都不能接受粗粮。家里没有电灯,没有像样的家什,更没有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孟庆义上学来回要走26里路。更为不幸的是,孟庆义5岁时父亲因肺癌去世,10岁时姐姐在一场洪水中遇难。
  就是在这样多灾而贫穷的环境中,孟庆义却由于聪明好学而成为当地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文革后恢复“高考”,1978年,年仅14岁的孟庆义在复习了3个月后就上了考场,一下子就考了300分,当年河北的录取线是285分,上省内院校已经不成问题。孟庆义找到已经在1977年考上大学的哥哥,让哥哥拿主意。哥哥说:“你才复习了3个月,就考了300分,明年再考,会更好。”孟庆义接受了哥哥的意见,决定再考。那个年代他所在学校的老师素质不高,有时候老师做不出题,就让孟庆义做。有一天,校长请孟庆义的母亲到学校,对她说:我们已经教不了你的孩子,干脆让他回家自学吧!
  就这样,孟庆义“光荣”辍学。村上有人知道他学习好,就把自己的孩子送上门,让孟庆义做辅导,善良的孟家母子俩人接纳了他们。孟庆义一边义务作家教,一边复习功课。一年很快就过去了,1979年,孟庆义再次进考场。那一年,他考了330分,河北的录取线300分。孟庆义认定上重点院校已经成定局。
  有一天,孟庆义正在地里拔萝卜,远远就听到有人喊,告诉他:录取通知书到了。不难想象,对于一个农村孩子,面对一个靠手摇电话从县经公社再传到村里的喜讯,该有多么激动!
  历来有一种说法,逆境出人才,苦难是一种资源,其实,这多少有些偏颇。孟庆义谈到自己能够小小年纪考上大学,只是简单地归纳为:天赋加好学。
  要说家境对孟庆义有何影响,除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外,就是在他的专业选择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父亲病重时,母亲带他到处求医,结果,钱花了,父亲还是走了。母亲感到看病太难了,就让两个孩子都学医。结果哥哥考上了省里的一家医学院,自信的孟庆义更绝,在专业栏目中只填了两个志愿:一个是北京医学院,一个是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由于军队系统先行录取,孟庆义被第一军医大录取。
  15岁的孟庆义独自踏上去往第一军医大的旅程。有趣的是,最初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所大学在哪里,直到体检的时候,他才知道,这所大学远在广州。
  
  在众多的考研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孟庆义成了一名少年大学生,在人们印象中,少年大学生大都有很好的天分。对孟庆义来说,聪明固然是聪明,但他的刻苦也非同常人。别的不说,就说外语。孟庆义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的外语很差(孟庆义高考那年,外语成绩是参考分),入学考试,是全班倒数第一名,只能到慢班学习。差到什么程度,孟庆义告诉我:“26个字母都没有完全搞明白。” 从零起步,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其中的过程可不去赘述,结果才是重要的,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在班中已经是名列前茅,毕业时,在全班已经进入前20名。毕业后一次留校考试中,孟庆义的英语考了第一。
  1984年,孟庆义大学毕业了,这一年他20岁,正是充满梦想的年华。他希望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不料被分配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在孟庆义看来这个科室的医疗水平在全院是最低的,这意味着发展会受到限制。为此,他大哭了一场。孟庆义渴望早日在事业上发展,很快就把目标锁定在考取研究生上,目标就是301医院。那时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为了留住人才,出台一个规定,本学院有能力带硕士研究生的,就在本院招收,本院报考者不能报考外面院校。这项规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科室,只有内分泌科例外。没想到,这一项规定让他有机会报考301医院。接下来的事情是像所有的成功人士所经历的那样,1986年孟庆义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再次脱颖而出,考取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孟庆义在有关“酶 ”的分离和研究上取得一点突破,在当时有了一点小名气。
  1989年,孟庆义留在301 医院做心内科住院医师。两年后在本院心内科读博士研究生,1994年获博士学位不久到急诊科做了主治医师。1995年,在几百人的激烈争夺中,他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同时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这在301医院中是不多见的。1997年他被任命为急诊科副主任,并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孟庆义提供的简历很厚,足有30多页,包括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论文,他的研究成果。看这些对我来说有隔行隔山的感觉,但是我读懂了其中的精神。我快速搜索他的成长历程,归纳出这样几个关键词:聪慧、奋进、永不满足现状。
  
  两次留洋,医学在哲学中得到升华
  
  孟庆义有过两次“留洋”的经历,一次是1998到日本大分医科大学作访问学者,一次是2000-2002年分别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和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做博士后,专攻心内科。谈到这两次“留洋”,孟庆义更多的是医学之外的感受,他说:如果收获仅仅停留在医学专业本身,是不够的。他总结一句话:小医生靠经验,大医生靠艺术。什么是医生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一个什么感觉,孟庆义说:这是一种感悟。
  “感悟”,哲学意味很强,孟庆义说这种哲学感觉是在日本做访问学者期间忽然间产生的,一次,在大分医科大学的图书馆,孟庆义偶然读到一本书,是关于医学的书,但是书中贯穿了哲学的思维,让孟庆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医学还可以这样认识,从此孟庆义对哲学书籍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日本期间,他读了一些中文版的哲学书籍,他说:读哲学,可以对医学上的很多问题进行反思,思路上一下子开了,甚至很多人生问题也一下子迎刃而解了。那种哲学的感觉是一种跳出原有思维的感觉,孟庆义说:跳出来,是一种飞跃。过去思考医学上的问题停留在微观上,这不行,要有综合思维的能力,这就是思维方法的飞跃。
  尝到哲学感悟甜头的孟庆义,在美国读博士后期间,更是感到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孟庆义说:在日本做访问学者感到思维方法得到了升华,在美期间,你感到的是一种强化。做研究,当你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
  把思维方法引伸到医学中,孟庆义也在不知不觉中将其融汇贯通到讲学中,研究中。他说:你的方法对路了,你的眼界也就开了,当你面对病人时,你的眼中不只是病,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由此及彼的世界。现在,孟庆义在讲课中,经常把这种认识讲给学生听,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带研究生,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读一两本哲学书籍。
  “留洋”的经历让孟庆义看到了国外先进的一面,比如日本人的认真,美国人的自由精神而带来的创造意识,特别是两国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给孟庆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在先进的管理机制下,绝对不会出现一个笨蛋领导一群聪明人的事情。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管理机制。但是,国家也在变,并不意味会永远这样。
  哲学的头脑加精湛的医术,这就是孟庆义。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