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给即将出国高中生的建议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09-04-08 13:02:30
      人生有许多选择,出国留学也成为越来越多高中毕业生的选择。出国留学,当你选择这条旅途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么你迈出这一步时,包括从出国留学办理、语言考试等准备完毕,并获得签证准备出国,等等,相关一系列付出的努力,归根到底,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顺利前往国外读书、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坚厚的基础。

  因此,我们的高中毕业,在出国留学方面,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要考虑到自己在对待出国问题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预防“舍本逐末”的危害,防止因在留学目的国读书遇到一些问题,增添许多学习上的烦恼,以至影响到学业的成功。

  对一些已经出国读书、或是即将出国读书的高中生,首先再谈及西方教学方法与我国之差异前,先讲一下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很小,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仔细想来,足以窥其端侃。

  2008年,应国外院校邀请,我前往诺桑比亚大学做一项有关中西方教学状况的教学调研。在这个历史悠久、堪之全英规模最大的大学课堂里,我随机抽选到这所大学里的一堂实验课程,为我的教学研究提供一种可信服力的佐证做好准备。

  在这堂实验课上,我看到学生们自动分成了组,每一组由四~五人组合。这其实在国内,也在平常不过。但是,他们的组合方式另我诧异。令我印象犹深的,是在F组和G组里,因为组员协调不畅,出现了部分成员调换小组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二个小组都在实验结束时,面临不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的风险。最终,二个小组成员互相调换,在实验课程结束时,勉强完成了学习任务。下课之后,我才从F小组成员之一,一名中国女学生中,找到了调换小组的原因。事情就是这样的,F小组和G小组里,都有五名成员组成。前者有三名中国学生、二名各为非、美学生,后者有一名中国学生、三名欧美学生、一名韩籍学生。

  在西方实验课中,一般情况下,并不像国内教学在实验课刚刚开设时,就及早把学生划分为固定小组,这意味着,组中成员从实验课开始直到课程全部结束都基本上不变。但是,西方教育模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决定了在实验课程中,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因此,他们在每一次实验课开始时,就自动随机组成小组,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参与热烈,从某种程度强化了实验的目的性。

  而在这堂实验课上,问题就出在F小组。F小组的三名中国学生之一被组中二名非、美成员提出异议,要求其与G组成员之一调换。结果,F小组里仅有的一名中国学生自告奋勇加入F组。调换组员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也不存在任何个人矛盾与恩怨,只是F小组里被要求调换的这位中国学生,在实验课上,主动性差了一些,每一次实验结果的获得,这名学生扮演的总是一种被动的“旁观者”角色;并且在小组讨论环节,在整个实验课堂活跃下,F小组因同时有三名中国学生,另外二名学生相对也显得腼腆。F实验小姐自然略显了几分“冷清”。

  其实,在中国,实验小组中成员少言寡语者自不占少数,自认为自己是“世外者”也大有人在。这种盲目“依托”一名成员实验、其他成员“围观”的学习方法,依然能得出实验结果,当然,实验结果的全面、准确性可能大打折扣了。并且,这位依托者在国内,还须由固定“组长”职位的人所担当。但在西方实验重实践、合同协作的宗旨下,这种因其国内习惯而养成的“依托”就显得不太正常了。实验室被要求调换的中国学生,自然的,要成为小组中主要的异议对象。

  但是,从G组成员中调换加入到F组的中国学生,情况则大相径庭。他的性格开朗,沟通能力极强,并且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也极强,在小组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决断性人物。后来据了解,该学生高中时就在国外读书,或许这也使得他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要强于其他中国留学生。

  讲了这一段小故事,与其说是故事,莫不如说本人经历之事。这件事,对我在国外进行教育考察及完成教研工作,提供了一些启发。众所周知,中、西方在政、经、文化领域存在巨大差异,虽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在教育领域,仍存在着中、西方教学的差异化。自然,这当中包括本科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在上述实验调换组员事件就是中、西方教学方法差异化直接表现的结果。

  在中国,目前甚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而我们以课堂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封闭式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满堂灌”。

  更进一步说,在课堂上,所有的知识都是从老师那里传授的,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行辩论、小组试验、演算等等教学活动,教师仍是主导。而且国内教育这种更注重分数、注重考试通过率的结果,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方法的“盲从”、“被动”。

  反观西方,他们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西方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更加具有人文关怀。例如,不少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校期间,并不是特别突出抢眼,但是,他们却声称自己受益于所受的教育方法,因为它教会了自己做事的能力。

  当然,我始终认为,西方的教育并不。他们本身也在时常反思,如何更好的将学生能力与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联想到国内教学一言谈、满堂灌,学生课堂上总是没问题,也不爱问问题的情况,而美国学生上课时,老师基本上就是答疑解惑,学生的问题太多,下课还要追着问;因此,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都是“复习式学习”,老师上课讲本课的内容,课后留本课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练习,再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加以吸收和消化。这种学习方法,我们似乎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延用。

  那么这种由于教学模式不同,对国内、外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国内学生而言,习惯、僵硬的学习思维,正恰是包括那位被提出调换组员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读书出现的常见问题。强调的是,这绝不是说西方的教学模式有多好,而是对出国读书和即将出国读书的中国高中生,了解到这种实际存在的教学差异后,才可以结合国外教学特点来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留学国家的学习环境。

  因此建议这些高中生,结合我们在国内久经“考”验、基础教育根底扎实、知识结构完整、特别是数学、理化等学科知识方面具有相当深度的特点,在出国读书之际,着重培养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取其所长被己之短,争取在国外留学期间,在自身能力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质的提高,尤其在创造思维、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则须不断加强。

  这一点,自然是出国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当然,在此介绍的中西方教学差异,对于中国教育从业者如何搞好教学、学生如何具备更优质的学习方法似乎也提供了一点借鉴。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21

    2025.11

    2026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不高考出国留学可以吗?看看这些途径有没有适合你的!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需要提前了解哪些海外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的 “双录取” 政策是什么?对语言成绩不够的高中生出国留学有帮助吗?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出国留学后,高中生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有没有时间管理的实用技巧?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家长最担心的安全问题该如何提前防范?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