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新时代 移民精英的“候鸟”式生活

来源:网络 时间:2010-08-27 15:12:39

“怎么样才能移民去澳洲呢?”他们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刚好是两对夫妻,最想去的地方是澳大利亚,都还没有孩子。

  其中的一对夫妻有很明确的想法,想让孩子在澳大利亚出生,“新婚的时候去了一趟澳洲,当时被澳洲的环境所吸引,就想移民。”这对夫妻中的丈夫王涛(化名)告诉顾问,“他们的生活像生活,我们的生活叫活着。”

  移民的念头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对夫妻的周围,有不少移民的朋友,这样的典范或多或少起了暗示作用。

  移民的热潮在这两年似乎扑面而来,在搜索引擎的广告中,“移民”这一关键词创下了最高叫卖纪录,首页的第一个广告,点进去一次广告主付费高达80元。

  不过,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士李小丽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第三次移民潮’。”她是《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近几年的作者之一。

  今年6月16日,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国际人口的迁徙。从数量上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这一现象,被认为是以新富阶层为代表的精英群体的“集体式出走”,并冠以“第三次移民潮”的称号。

  尽管移民确实在增加,但李小丽认为,中国移民的比例在整个世界上是偏低的,把“移民”概括成一种“潮”只是炒作。

  温州抱团出走

  7月18日,北京的一场美国投资移民项目官方说明会上,甚至打出这样的广告:“投资50万美元,全家快速获绿卡!”

  “大概从去年开始,我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开始移民了。”温州商人王福中正准备去新加坡一次,今年6月份,他也开始去办移民手续,目的地是新加坡。

  王福中选择新加坡的原因很简单,华语是当地的官方语言之一。“150万新元(相当于750万人民币)在新加坡政府核准的投资基金上5年就可以了。”

  新加坡、欧洲等地都是温州人比较喜欢移民的地方,“浙南的华侨很多,像温州的不少华侨都居住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家。”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温州人都去办移民,主要原因是受投资渠道的限制,移民欧洲的温州人主要是在商业、旅游和贸易方面有来往。

  温州更多的是“抱团式”的走法,意大利一个小镇就有3万浙江人在打拼。“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发现,一桌子有一半的人都在办或者已经办了移民。”王福中表示,这是他想移民的很大促因。

  这些有丰厚家产,以投资移民为主的富豪,被业内称为“商业性移民”。

  “很多时候一家人办了,会带十几个朋友过来办。”浙江新通出入境公司总经理王峥表示,今年1~5月,公司有效客户的咨询量就超过了1500人,去年、今年办的人数都比较多。

  “候鸟”生活

  “我们在办技术移民去澳洲,爱人去读书,我可能一年有半年时间在澳洲,半年时间在杭州。”在杭州经营一家广告公司的姚先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2009年5月,姚先锋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回来之后就开始办移民手续。在他看来,澳大利亚跟杭州比较接近,中国的杭州就是墨尔本。

  他也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环境,这种撕裂的状态也是新时代移民中最多的。

  “办新加坡移民的话,中国、新加坡两地都会跑来跑去。”王福中说,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签证方便,并没有考虑完全移居过去。

  这就是新时代移民的最大的特点,像候鸟一样迁徙,没有一个完全的终点。

  和过去不同的是,老一代的移民要相对稳定得多,“以前是移民了汇钱回来,现在是先汇钱再移民出去。”王福中说,这很大程度是和职业特点有关系的。

  以温州为例,早期移民的温州人大多数从事木业,除此之外还有在皮革、印务、理发及建筑行业谋生。从1993年的《新加坡温州会馆70周年纪念特刊》的会员通讯录中发现,867户会员中,从事木工的会员还有15.45%。

  这一身份现在已经基本被商人所取代,“现在办移民的都是企业家,基本上都是为了生意方便才去办移民,很多都是为了中转方便。”周德文表示,“真正把家迁走的比例非常之小。”

  这更多的是一种候鸟式的生活,有不少人没有真正告别祖国的原因是想留条后路,“毕竟根在国内,万一国外的经济环境不行或者出现政治变动,还是可以回到国内。”姚先锋表示,他更愿意把移民澳大利亚看做是一种“度假”,每年有三五个月的时间待在澳大利亚,其他时间就在国内赚钱。

  2007年中国社科院的这份关于移民的调查显示,在加拿大的移民中,有15%的人拿到移民身份不到一年就会重返中国。

  精英移民?

  新时代移民,被冠之以高学历、高技术、高成本等特点,亦即新移民群体的“精英性”,这所谓的“精英性”被高度关注。

  在这背后,有一组数据值得深思。2008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7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每万人中高校学生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72.3人增加到2009年的212.8人,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已从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如果以财富来取决精英的话,中国富豪的钱袋子正在不断地放大,1999年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首富身家是19亿美元,2009年,王传福以396亿成为新的首富。

  “假设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定义为知识精英,中国知识精英群体的比例正在迅速扩大,移民中知识精英的比例肯定会上升。同理,经济精英也是如此。将‘精英性’概括为新移民群体的特征是有很大问题的,这种概括对事物整体没有全面、宏观、深入的考察。”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伟略表示。

  被夸大的负效应

  据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出国的移民,留学人员、知识型人才占了很大比例,据估计,在海外的中国内地专业人才超过了30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移居到了美国。

  “人往高处走,这是很正常的一个选择。”胡伟略对此表示,有些学科在国外的发展土壤目前更好一些,所以不少人愿意出国搞科研,从长远来看,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人才要素的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显示:2004年至2007年,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51.3%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3年以来,实施“985工程”的高校共从海外引进了近4000名优秀人才,其中相当于海外高校副教授以上的近400人。

  担忧的背后还有经济的流失,有不少媒体表示,移民会带来百亿资金的流失。事实上,在2004年,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国际移民汇款达到2258亿美元,其中中国收到的移民汇款达到了21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香港大学有个计算方法,是把移民的人口和整个国家的人口按比例来计算的,这样算下来,中国的移民比例就非常小。”李小丽表示,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移民”的现象,但并不能以此认定移民完全带来负面效应。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经济同样在呼啸中前行,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塑造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格局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得不看到的是,中国正在扮演移民输入与输出国的双重角色。2004年,美国人阳和平拿到了第一张中国绿卡,此后,数字不断攀升,其中,2004年8月15日至2007年8月15日,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有1460人,其中686人的申请获批。

  其中,申请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韩国,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移民,只是世界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一个表现而已。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21

    2025.11

    2026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不高考出国留学可以吗?看看这些途径有没有适合你的!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需要提前了解哪些海外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的 “双录取” 政策是什么?对语言成绩不够的高中生出国留学有帮助吗?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出国留学后,高中生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有没有时间管理的实用技巧?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家长最担心的安全问题该如何提前防范?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