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如今,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花钱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在他们看来,这笔投资会为孩子铺就一条就业的坦途。然而记者昨日从市外专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本市留学回国人员达到500多人,除少部分选择创业或进入高校就业,还有大约350人目前未找到理想工作,很多仍在家待业。
曾被众人艳羡的海归群体,回国后真实的生活、工作状况究竟如何,他们是如何看待留学经历的,又是怎样对待就业问题的?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个例
百万“镀金”海归月薪2500
门槛一降再降仍难找工作
大学毕业后,张帆自费留学英国。4年间,学杂费及各类开支累计花费90万元。去年回天津后,张帆四处找工作,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回国之初,张帆曾给自己定下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万元不去;非市中心工作不去。但经过几次面试后,她发现海归不那么吃香了。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她不仅降低了对招聘单位的要求,连工资待遇也是一降再降,底线是税后3000元。尽管如此,回国一年后她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的企业嫌她没有工作阅历,有的企业担心她干不了几天就跳槽,有的让她回家等消息,但就此没了下文。
月薪2500感叹留学太不值
今年年初,张帆在家人的帮忙下,终于在一家国企找到了工作。“没几个同事知道我是海归,因为我觉得被人知道了有些尴尬。”张帆认为,她现在的工作和收入,没有留学经历一样能获得。作为海归,她在技术方面并未明显强于其他同事,优势仅体现在英语口语、个人视野和生活经验方面。
作为某国企的企划专员,张帆的月薪不到2500元。每月除去交通300元、衣服零花500元、餐费300元、手机费和上网费200、社交应酬1000元,工资已经所剩无几。“投入”和“产出”的巨大反差让她越来越觉得,留学太不值了。
观点
政府部门:“水土不服”难适应
近年来,海归变“海待”早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越来越多“海待”的出现,也凸显了海归竞争力下降的现实。市外专局张晶处长表示:“近年来,国内就业压力加大,海归面临的就业竞争更趋激烈。当前待业的海归,要想顺利就业,重点要解决的是适能、适位问题。”
张晶分析,一部分海外留学人才回国遭遇两个不适应,一是在工作、创业中出现“水土不服”现象,感到环境不尽如人意;二是面对预想和现实的落差,自身心理难适应。重要的是,不要怨天尤人,要积极适应环境。此外,在工作和创业中,要多学习和了解国内的政策、法律等有关知识。
21
2025.11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