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

来源:育路教育网 时间:2010-12-13 15:05:12

    「育路教育网考试阅读推荐」

    从波士顿市区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需要坐“出城”方向的红线地铁。在这个名为剑桥的小镇里,坐落着两所享誉世界的大学。

    在剑桥镇,哈佛校园所特有的绛红色,具有凝结历史般的厚重感。与之相对应,麻省理工学院则是一片潦草地散落在查尔斯河畔的混搭式建筑。 MIT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所有的建筑都任人穿梭。很多外形粗笨的大楼有水泥灰色的外墙,或者被大块厚重的玻璃幕墙所包围。研究中心楼顶的烟囱飘出白烟或热气,甚至有弃用的铁道从校区穿过,让人觉得它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厂。

    也许麻省理工学院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像大学,但正是这里,走出了76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或工作在这里,或从这里毕业。

    左边拿锤,右边捧书,是铭刻在麻省理工学院校徽上的两个人物形象,而它的校训——“动脑,动手”更是用一句大实话诠释了这所大学务实、开放的一贯精神。

    百老汇大街1号,这座外形如方盒子一般的银色大楼冷感十足,它位于麻省理工学院校区的东北一隅。10年前创办的“开放课程项目”一直在这里运作。该项目对外关系主任,同时也是现任全球开放课程共享联盟主席的斯蒂芬。卡森把三个厚重的白色文件夹从书柜里搬出来放到桌上,指着它们说,“这,就是当年顾问委员会的调研报告。”

    2000年前后,世界上很多大学开始意识到远程教育必将成为一棵摇钱树。麻省理工学院时任校长查尔斯。韦斯特因应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方式的变革,要求组成一个顾问委员会来回答两个问题:网络将如何改变教育?麻省理工学院该怎么办?

    其时,麻省理工学院的很多教师已经开始私下里“耕作”远程教育这块“自留地”,他们期望着这个委员会的结论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加名正言顺。然而,由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海尔。艾贝尔森牵头、10名教师组成的这个委员会经过一个夏天的调研,最终在提出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之后,建议麻省理工学院不要利用互联网赚钱,而应当把最核心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笔记、作业和考试题——全部“端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免费享用。

    如今,顾问委员会的这份调研报告还存放在卡森搬出的那三个大文件夹里。它会不会成为人类教育史上一份历史性的文献?10年的时间,这些尚未泛黄的纸张似乎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150年前建校之初,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研究型大学的模式,引领了一场大学教育的革命。而10年前的这次惊人之举已经带动了全球的开放课程运动:自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4月宣布将其2000多门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以来,全球已有200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起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13000门课程的资料。

    身处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虽然你可能没有机会走进麻省理工学院那不拘小节的校园;不能花每年41000美元的学费去拿一张它的文凭,但是只要你打开任何一台与互联网相连的电脑,你都能学习这所世界顶尖大学的任何一门课程,包括最受欢迎的哲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地球和大气科学、数学、核工程学、物理学、管理学……你不用花钱,甚至连注册都不用。

    “大学的使命是分享知识,我们的项目正是为全世界的教育机构和个人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斯蒂芬-卡森说,“我们的宗旨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一脉相承”。

    开放课程项目的口号是——“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Unlock knowledge, empower mind)。”这听起来的确像是那百年校训的翻版。

    11月29日,感恩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这个晴朗的初冬,斯蒂芬-卡森的办公室里飘溢着咖啡的浓香。一张宽大的展示台上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念品,包括一个金色的北京奥运纪念盘,上面镌刻着中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的时候,卡森开玩笑地说,他打算把这句口号用在他的开放课程项目上。

    中国新闻周刊:开放课程项目的理念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斯蒂芬-卡森:本世纪之初,网络远程教育初步成型,已经有一些大学以盈利的模式对其进行开发。通过收费的远程教育,教育机构可以给学习者颁发类似于文凭、证书之类的认证。面对当时的情况,时任校长查尔斯。韦斯特建议组成的远程教育顾问委员会考虑到,传播知识是教育的首要使命,利用远程教育赚钱与之不相符。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成功的大学,有优秀的教师、课程和教学条件,比如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等,这些条件应该利用远程教育的最新技术手段,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而不是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开放式地提供教学资料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使命相符合。

    同时,开放课程概念在提出之初并不意味着不加限制的使用。为此,委员会提出,一切使用者都应该用于非商业性目的、传播教学资料应注明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等。在这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开放课程可以说就成了“免费赠送”的代名词。

    中国新闻周刊:开放课程项目构想之初,教师中有没有反对的声音?他们主要的担心是什么?

    斯蒂芬-卡森:时任校长查尔斯。韦斯特力挺该项目。当时,委员会成员到每一个系去找教师征求意见。对于来自少数教师的不同意见,他们做了艰苦的说服工作。教师们有诸多方面的担心。比如,增加他们额外的工作量。他们相信,除了贡献自己的教学资料,甚至还有可能收到远程学习者的电子邮件,需要回复。有的教师认为,还是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教室里来,那才是正道。也有人抱怨,由于教学资料免费上网,就必须放弃知识产权,那么,自己编写的教科书的销售受到影响怎么办?还有人提出,是不是有人会利用免费的教学资料来办学、发证,大发横财?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两个:第一,我们采取自愿的原则征集公开课程的教学资料;第二,对这个浩大的工程,会采取小规模试验,逐步推进的方式。实际上,有很多教师对开放课程的概念感到兴奋,因而,第一年很容易地提供了50门课程,作为对开放课程这一概念的试验。试验的结果,让更多人对此产生了兴趣。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大多数的顾虑都消除了。直至2007年,我们终于开放了校内所有的课程。

    中国新闻周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原来担心的一些问题是否出现过?

    斯蒂芬-卡森:的确,我们也会偶然发现一些非法使用开放课程资源的现象。令我吃惊的是,这些情况都是由课程的使用者向我们提供的。

    比如,我收到过来自喀麦隆的一位学习者的电子邮件,他告诉我在喀麦隆,有人宣称和我们有合作关系,通过学习他们提供的收费课程,能够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授权的证书。在伊朗,有人向我们举报当地把开放课程的教学资料制作成DVD销售。我以为,我们庞大的使用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这些对资源的非法使用现象,让我们能够及时地制止他们。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认为麻省理工学院不会把自己真正核心学科的课程公之于众,是这样吗?

    斯蒂芬-卡森:经过10年时间,目前,开放课程项目的网页上提供了本校全部33个学科总共2000多个课程所有核心的教学资料。在这些课件中,视频资料所占比例很少,仅有34个。此外,我们每年都要对200门课程进行更新,其中对140门更新教学内容,另有60门课程是完全新加入的。因此,开放课程的总数是每年小量增加的。如果遇到同一门课程有相同或类似的授课内容,我们会和授课教师协商,根据他们的意愿和课程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网络上公布。另一种情况是,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门课程时,教学内容和方式有较大的差别,我们也可能将资料一并发布。

    除此之外,我们遍布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已经将800门课程的资料翻译成5种语言供各国使用者学习。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两个组织,他们是大陆的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和台湾的志愿者组织OOPS.

    中国新闻周刊:开放课程项目团队是如何组成和分工的?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有哪些?

    斯蒂芬-卡森:我们的团队目前大约由20人组成。其中最主体的部分是出版部,这个部门的人数占整个团队的大多数。他们的职责就是去和教师交流,了解教师授课的情况,问他们是否有把自己的教学资料贡献出来的意愿。你知道,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很忙的,他们愿意参与开放课程项目,但是可能没有时间去具体处理自己的教学资料。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得到教学资料之后,要进行加工整理。其后,还要交给负责处理版权问题的人,由他们逐一落实资料的授权发布问题,因为教学资料不仅来自于教师,有的图片、表格等还可能出自其他来源,这些都需要从原作者处逐一得到授权。出版部还有一组产品技术人员,他们负责把教学资料进行编码、处理图片、声频、视频录像等特殊的教学资料,并最终发布到网上。

    除了非常繁忙的出版部之外,我们的战略发展部着眼于制定规划、对外联络,并有专人负责寻求赞助支持。一个精干的行政部门则负责对整个团队的管理和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在印度设立了唯一的一个海外制作中心,我们以外包的方式,请印度一家公司组成6人的团队,来帮助我们完成一部分教学资料的加工、出版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开放课程项目运作资金的情况如何?

    斯蒂芬-卡森: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项目每年的资金预算大约为350万美元。学校自身承担一半,另一半则由社会捐赠资金来支持。目前捐赠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基金会提供的总共约2500万美元的捐款。此外,去年来自全球开放课程使用者的个人捐款总额达22万美元,相当于每个使用者贡献50美元。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寻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比如,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我们开始在网页上为赞助者设置链接。总之,通过探索,寻求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传播知识以外,开放课程项目是否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和影响力?

    斯蒂芬。卡森:的确。参与开放课程项目的教师相信,他们不仅通过互联网分享知识,而且还要通过这个项目改变大学对互联网的认识。在此之前,互联网被看做是一种赚钱的方式,可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把互联网看做是帮助人的途径。更进一步,我们不仅自己坚持共享精神,而且还要帮助其他的大学,来分享他们的资源。这也是开放课程共享联盟之所以建立的价值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项目看做是一个成功的公关计划?

    斯蒂芬-卡森:我们的项目不是为公关而建立的,但有意思的是,它的确为学校树立了非常正面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它迎来了掌声。

    尽管如此,我们对互联网共享资源使用的理解,还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对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乐意分享教育资源的大学来说,还有更多的机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21

    2025.11

    2026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不高考出国留学可以吗?看看这些途径有没有适合你的!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需要提前了解哪些海外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的 “双录取” 政策是什么?对语言成绩不够的高中生出国留学有帮助吗?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出国留学后,高中生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有没有时间管理的实用技巧?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家长最担心的安全问题该如何提前防范?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