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中国“狂购族”出手阔绰 非理性消费需引导

来源:育路教育网 时间:2011-02-22 11:11:29

    「育路教育网考试阅读推荐」

    “谁是在节日期间世界上花钱最大手大脚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二三十年前可能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但在中国兔年春节期间,从伦敦到柏林再到拉斯韦加斯,从东京到首尔再到迪拜……中国消费者成了各地期盼的“财神爷”。在全球经济还有些困难的时候,中国“狂购族”在海外显示出来的强大消费能力,让各国媒体频发感叹:中国人到底是穷是富?在这些媒体和很多学者看来,这是一部分中国人非理性的消费现象,但它可能会像昔日的海外日本客、韩国客一样,还要实打实地存在一段时间。或许,直到有一天中国人在英国商店里能用人民币结算,或者办理到日韩等国签证手续越来越简便时,才会不再显得那么“扎眼”。为此,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者新近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前进,世界也在前进:中国消费者改变一切》的书,但他在分析中国人的消费心态时,却总结了这样一条值得中国人思考的原因:如果中国人还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创造自己的名牌时,自然而然就会寻求购买西方的已有品牌。

    老外羡慕中国人的购买力

    韩国《亚洲经济》2月10日发表题为“中国游客覆盖地球”的文章称,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赴海外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60%.文章称,现在有钱的中国年轻人还流行“国际驾车游”,开着自己的车到泰国、老挝、柬埔寨旅行。而泰国媒体报道说,春节期间,约有13万中国游客来泰国旅游,为泰国创造近35亿泰铢(约合1.14亿美元)的巨额收益。韩国观光公社社长李参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游客数量已与日本游客相差无几,但消费能力在所有外国来韩游客中位居首位。中国游客往往是拿着早已拟好的购物清单,快速在韩国各大名牌专卖店间穿梭,而日本人却显得小心谨慎、看多买少。《日本经济新闻》10日报道说,“出手购买高价商品的中国游客非常惹人注目”。位于静冈县的御殿场顶级名牌折扣店的宣传部负责人角田智慧美表示:“现在日本人的名牌消费力正在逐渐减弱,今后能否抓住中国游客是关键。”

    上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的朱自清曾写散文讲述,当地人在过圣诞节时,因为日子不景气,没人有心思认真找乐儿,圣诞节成了大家的点缀。70多年后,因为出现金融危机,英国人过圣诞节的氛围又冷淡下来。英国零售业协会的分析师戴维。奇尔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英国人近两年过节相当寒酸,商家也挺寒心。去年圣诞期间,英国大型百货商店销售50英镑以上的化妆品或成衣都感到非常吃力。目前,中国人消费了英国整个奢侈品市场1/3的商品,而英国本土人只占15%.所以,很多英国人在问,中国人怎么这么乐意在过年时大把花钱?不管是到海外狂购,还是中国人在国内过节时的出手阔绰,都让英国人自叹不如。英国伦敦大学亚洲文化学者汤姆森。麦克莱纳也向记者感慨,对时下中国人的购买力,英国人只有羡慕的份儿。

    除了羡慕之外,欧美一些媒体没有忘记对中国的“狂购族”调侃一番。英国《卫报》记者说,许多中国人新的过年思维方式是:能在伦敦买巴宝莉和香奈儿,为什么还在北京吃饺子、放鞭炮?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说,对于众多腰缠万贯的中国游客来说,庆祝春节的声音并不是爆竹的巨响,而是国外商店收银机发出的叮当声。《洛杉矶时报》记者发现,中国精英男士也爱用国外的名牌包,因为会显得“很有品位”,这让一些皮制奢侈品制造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无论男女都喜欢名牌皮包。德国一家周刊13日还以“中国人买了我们的车”为题说,因为中国春节,德国人买车要多等几个月。奥地利《维也纳日报》则说,春节期间,中国扫货团受到世界欢迎,中国人抢购珠宝和豪华手表,但很少像俄罗斯人那样青睐服装,因为欧洲的衣服尺寸通常太大。

    人民币将在英国商店使用?

    为适应高消费的中国游客,很多国家的零售商都在采取措施。比如,在韩国各大百货商店,中文指引随处可见,还能听到中文广播,银联卡也基本畅通无阻,很多职员还会主动用中文介绍商品。英国哈罗德百货公司雇用了40名会说中文的员工,并计划增设可刷中国银行卡的终端。英国同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不同,不是申根签证国家,因此计划去英国的人需要单独申请签证。哈罗德百货公司等英国商家老板已向政府施压,希望简化针对中国购物者的签证手续,以避免中国消费者前往巴黎或米兰。据《金融时报》报道,相对繁杂的签证限制,在今后两年内会使英国的奢侈品零售商损失多达1.65亿英镑的营业额。

    调低签证门槛的做法,已经在韩国、日本等国开始“流行”。除了购物,节日期间来韩国进行“医疗观光”、做美容手术的中国人也逐年增多。为此,韩国于2009年5月推出“医疗观光专用签证”制度,为有此需求的中国人提供方便。2010年7月,日本政府在开放中国游客赴日个人游一周年后,又将办理个人游签证的25万元年收入门槛大幅下降。《环球时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北京的几家旅行社,有从业人员只强调个人签证要有5万元的存款证明,有的则表示已经没有年收入的门槛限制。

    对这些特殊照顾,伦敦大学学者麦克莱纳表示出担心,他认为,一旦英国政府真的为刺激消费而给中国旅游者打开签证方便之门,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埋怨可能会增多,因为这对奢侈品商家来说是好消息,但对一些普通商品销售者来说,却毫无利益可言,他们难免会在背后骂中国人的暴发户心态。

    英国学者的担心在目前德国还没有出现。记者在德国多年,从未听到由于不买物品,中国游客被德国导游或商家谩骂的事情。在柏林的卡迪威百货商店,《环球时报》记者春节期间看到一位30岁出头的中国女游客一口气花近万欧元买了五六个名牌包。对于那些出手不太阔绰的中国人,商店也很客气。

    北京大学学者张颐武认为,中国人购买东西时对顶级品牌往往不惜重金,但在觉得商品不值或对遇到没听说过的品牌时却不愿掏钱,有时还不愿意支付服务性的消费,比如小费。因此,他认为,当中国人在海外成为强有力的购买者时,海外商家应尊重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按照中国人的方式调整经营策略。

    春节期间,英国《每日电讯报》还刊登文章说,中国游客猛增,让英国商店很快就将接受人民币。做这番预言的是牛津大学历史学者、《中国前进,世界也在前进:中国消费者改变一切》、《中国制造:中国消费和民族创造》等书的作者卡尔。格特,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人也想创立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但如果他们还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这样做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像收购沃尔沃那样买下越来越多的英美品牌,而中国游客在海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消费影响,将使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英镑一样,成为英国商店的常用货币。据格特观察,伦敦市中心邦德街的商店已经开始接受中国游客的人民币。

    还没走出“非理性消费”怪圈

    《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中国人节假日消费堪比美国吗”的文章中说,中国人勤俭的美名可能在春节期间的大肆挥霍中毁于一旦。但经过对比,尽管中国消费者春节平均每天挥霍掉87.5亿美元,比美国人日均节日消费多11.8亿美元,但美国人的假日季节延续两个月,简直就是一场购物马拉松,而中国人春节消费只能算是短跑冲刺,人均每天的消费也比美国人要少很多。英国等媒体在报道中国人海外奢侈消费时,也提到了中国国内还有很多“恐归族”,因为赚钱少没有回家过年。

    不过,未来10年,中国人节假日到海外扫货、狂购的风潮可能都不会减少。据里昂证券2月初公布的最新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但国外也有很多人对中国人把太多节日时间放在出国采购上感到不解,认为商品消费的刺激和出国欣赏古迹和美景的感觉没法比。正如英国人去美国旅游时,选择的是黄石公园或夏威夷海边,很少有人扎堆在梅西百货商店里。《卫报》近日在伦敦采访了一位王姓中国消费者,其为朋友买的名牌手袋约合1.5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普通英国人一个月的工资。这让英国媒体惊叹中国人的“礼文化”正受到商业社会冲击,并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

    中国人在海外狂购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比国内便宜、品质好,而且没有假货的担忧。韩国媒体对中国人喜欢来韩国购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韩国服装、化妆品物美价廉,尤其是韩国正规商铺内几乎没有假货,中国游客在韩国购物可以放心“血拼”。

    德国《世界报》10日还以“中国买空法国奢侈品店”为题报道说,春节意味着法国奢侈品销售又要创新高,中国人爱讲排场和威望,奢侈品正好代表这种特征。德国财经网分析说,中国人春节消费仍没有走出“非理性消费”的怪圈,过年时仍过度重视购物,很少重视文化活动。《德国金融时报》在议论中国人海外消费时说,随着中国多年来的高位经济增长,有购买力的中产阶层已经在这个人民共和国成长起来,他们在消费上也以西方口味为导向。为此,一些德国名牌企业,为了迎合中国人“崇洋心态”,根本就不在中国生产。

    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些年开始由生产转变为消费,这与当年“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腾飞时的情况相似,但中国人口众多,消费能力提升后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会更明显,特别是中国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居民也开始向欧美国家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靠拢。但他认为,中国人在海外“狂购”是一种炫耀性的消费,不够理性,还需要进行引导。

    当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中国的消费者也在取代日本消费者,担当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欧美一些零售业分析师已经直言中国游客是“新的日本人”。而日本人在谈及出手阔绰的中国游客时经常流露出怀旧的神情。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就正如现在的中国人一样在世界各地一掷千金,很多日本人给亲朋送礼时,“不买对的,只选贵的”。那时,香港等地的名牌店安排会日语的店员接待日本游客。泡沫经济破灭后,财大气粗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趋于简朴,亲朋之间也多送些油盐酱醋、购物券等实用的东西。同样,上世纪90年代,富裕起来的韩国人也经历过到国外“血拼”、“狂购”的阶段,但随着韩国人出国旅行和留学、出差的常态化,越来越多韩国人的消费观变得理性起来。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21

    2025.11

    2026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不高考出国留学可以吗?看看这些途径有没有适合你的!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需要提前了解哪些海外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的 “双录取” 政策是什么?对语言成绩不够的高中生出国留学有帮助吗?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出国留学后,高中生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有没有时间管理的实用技巧?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家长最担心的安全问题该如何提前防范?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