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中介搅局 国际教育展学生家长少

来源:育路留学网 时间:2011-07-25 10:49:24

    前不久,在号称北京规模最大、有400多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的一次国际教育展上,特地从山东赶来观展的老杨夫妇小心翼翼,亦步亦趋。

    “抱着很大希望来的,现在恐怕要失望而归了。”老杨说。这次观展,老杨夫妇是为女儿找“出路”:她即将结束在英国的本科学习,希望到美国申请读经济类的研究生。3个小时逛下来,手里拎了、肩上背了三四斤重的材料,老杨夫妇却连一所满意的学校都没有找到。

    老杨责怪展厅里的中介太多、太烦人,夫人则抱怨没有“叫得响的好学校”来参展。而一个自称是美国排名前十的高校校方代表递上名片,开价3万元,承诺“肯定能给你女儿申请上”。

    3小时的教育展之行给老杨留下最深的感受就是“一步一个坑”,“中介太多,陷阱太多。”

    中国青年报记者粗略数了一下,此次参展的400多个机构中,有近60个中方机构,这些机构包括留学中介、国际学校、保险公司、银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

    有趣的是,该项国际教育展很少向外界公布其历年的观展人数,唯有2006年有报道称突破3万人参观,称“创6年之最”。参展院校却在减少,2009年主办方对外宣称的参展院校超过500所,去年减少为400多所,今年依旧400多所。

    一名在留学中介行业工作近10年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每年3月、6月、10月必去的几大教育展已现“颓势”,“来参观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少,发传单、找合作的中介越来越多。”

    一眼望去,尽是中介和收废品的阿姨,谁还愿意来

    每次到教育展上去“摆摊”,留学顾问小白(化名)总是很纠结,“想不去吧,可其他中介都去了,我们不去就好像这个中介消失了一样;想去吧,其实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钱。”

    就拿今年3月的一次教育展来说,整整两天展会时间,他接待的咨询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来跟他交换名片、寻求合作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少。”

    张先生是某国外高校中国项目代表,这两年来,他也有同样的感觉,“我直观感觉人数没有往年多,可能是家长和学生在出国留学方面更趋理性。”

    小白则认为,一些“浑水摸鱼”者的出现,给教育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比如,一些没有资质、不被允许参展的中介工作人员直接买票进场,占据暂时无人的国外高校展位,冒充“校方代理”行骗;一些本身就有展位、有资质的所谓“名牌”中介,花上每人每天几十元的费用雇大学生在展厅里到处散发传单,举着广告牌在人流中穿梭;还有很多中老年妇女,手持巨大的购物袋,四处搜罗散落在地上、甚至展台上摆放的宣传资料。

    下午3点多在中国机构展区还能见到四处散落的白色午餐盒,一位正在收集塑料瓶、资料和午餐盒的阿姨说,如果明年有展会,她还会来,在这里一下午能收到二三十斤东西,“这种纸卖得贵,而且分量重。”

    小白最受不了的就是上述所说的糟糕环境,“我是中介,我都受不了,何况来参观的人?”他觉得,这种环境直接拉低了国际教育展的档次,“一眼望去,尽是骗人的中介和收废品的阿姨,谁还愿意来?”

    按道理,展会保安应该负责维持展会秩序。而实际情况是,小白不止一次地见到保安对待“浑水摸鱼”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同一个地方发传单的有五六个人,他只驱赶其中一个。被驱赶的只是极少数。”

    在各大中介火拼的情况下,一些“豁不出去”的参展商唯有甘当“绿叶”。

    网友“Lily”实时“转播”了自家中介公司的“凄惨”状况,附图一张——蓝色的广告牌静悄悄地缩在一个角落里,等待家长咨询。

    而在多次到国际教育展参观、考察后,某外国高校中国代表处代表干脆决定不再参加教育展,“教育展带来了什么? 我们一直考虑参加教育展,但是学校不同意,说收效不大,而且大部分被国内大中介霸占,我们无非是绿叶。”

    “大型教育展太乱了,很少能联系上学生。我们的生源大多都来自学生直接申请,还有的是通过中介办的教育展联系的。”英国某知名高校驻中国代表处总代表关天(化名)对最近参加的几次大型综合性教育展颇有微词,“商业味儿太浓,中介太多,就降低了格调。”

    教育展的热门词汇“双录取”成了中介“骗案”的高发区

    在教育展现场,中国青年报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双录取”三个字。某中介公司美加留学部的总监马先生表示,即使没有托福、雅思等英语成绩,也能通过“双录取”方式“弄进”美国名校,“高中三年各科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入学标准还可以“做出来”。

    “双录取”是指国外高校针对无语言成绩的学生发出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该校的语言中心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该校的本科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学生入学后,先进入语言中心学习英语,语言过关后,无须另行申请,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科学习。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录取往往成为中介“骗案”的高发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留学中介纠纷中,有近一半都与“双录取”有关。

    江西南昌的古月(化名)这两天就在为女儿在美国某高校的“双录取”问题发愁。为了防止受骗,他特意到北京找了一家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所谓有资质,就是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已领取资格认定书的自费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中,这家中介机构榜上有名。古先生花了1.5万元为女儿办了“双录取”,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却只写了“赴某高校就读语言”等内容,丝毫未提专业录取事宜。

    不是“双录”,就意味着女儿在美国读语言就只是“读语言”而已,“等于没有被这所学校录取。读完语言,还是要自己申请入学。”

    古月事后向这所美国高校中国办公室求证,被对方告知该校研究生阶段根本不存在“双录取”政策,“中介明明跟我说的是‘双录’,摆明了骗人。”

    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一些无良中介会以“名校”为诱饵“钓鱼上钩”。许多家长在误把“读语言”当“双录取”的情况下,把孩子送出国之后无力维权。

    就在不久前举办的教育展上,留学顾问小白就遇到了这么一位家长。

    “雅思4.5分,高考成绩不到三本线,点名要上美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小白当即就回绝了这位家长,“成绩太差了,根本申请不下来。”

    一小时后,这位家长又“杀”了回来,点名批评小白“能力太差”,他在另一家知名中介的展台得到了满意的回复,对方认为他儿子的成绩可以过关,念“双录取”。

    小白见识过不少被“双录取”的学生,少则念上八九个月的语言,多则两三年。颇为讽刺的是,一些情况下,即使校方出具了“语言+专业”两张通知书,那也仅仅是为了迎合“签证需要”。更多时候,学生在念完语言后,还得重新申请入学念专业课。

    这也正是“双录取”相关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

    “很多学生在念了一段时间语言后会感觉被中介、被学校骗了,其实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小白说,留学中介行业确实有一些人故意混淆“双录取”概念,那正是利用了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却想上国外名校”的心理,“留学前,你应该先想想,自己在国内都上不了好学校,国外那些世界顶尖的学校为什么要你?”

    育路留学网官方认证中介:    澳际留学    伯乐留学    西岸-澳加利华    DHB留学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09

    2017.08

    留学中介种类繁多 擦亮双眼才能不被迷惑

      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涉及到申请、材料等一些列复杂的手续,每...

    09

    2017.07

    什么是留学“双录取”

      出国留学有多种形式,直接申请、中外合作、社区大学、双录取等等。今天...

    06

    2017.02

    留学中介资质审批取消对留学行业有哪些影响?

    近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

    13

    2015.03

    将有350余所海外大学3月参加国际教育展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将于3月20日至3月29日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四个城市...

    29

    2014.07

    如果选择留学中介让留学安全高效

    无论是初高中在读,或是本科,研究生在读的学生,由于能力和时间等各种原因...

    29

    2014.07

    自费出国留学中介谁来规范行为

    “朋友们都把孩子送出国了,我也得让孩子出国。”“我觉得不送孩子出去,就...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