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1998年香港回归一年后,各港校便委托内地高校“代招”内地生源,彼时每所港校的招生名额限制在20名左右。2003年是港校开始在内地独立招生的“元年”。自此,随着各校招生人数连年小比例扩增,内地生报名人数每年成倍增长。
以港大为例,2006年,内地参加香港大学招生说明会的人数,从前一年的5000人左右,激增到万人以上。接下来的两年,报名人数均超过1万人。
而据港大今年7月6日发布的新学年内地招生结果,今年共接到逾1.2万名内地生的申请,最终取录363名考生,包括21名“省市状元”,招生总人数与引进“状元”人数均达到历年来最多。
在事实面前,“港校热”已“理性回归”的观点显得不堪一击。港校依旧余热未退,“孔雀”依然飞向香江。
“港校热”加剧了内地人才的流失。据香港城市大学对外联络事务主任张嫦清说,在香港城大就读的内地生毕业后,54%选择到海外或留港继续攻读硕博;40%留港工作;仅有6%返回内地发展。“港校热”背后暴露出的内地教育失范的问题宜引起深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百年以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早已告诉我们强国的基础在于育人。教育要以人为本。当今国内很多高校也如此高唱。然而,其实际行为却早已远离这一宗旨,而使之沦为口号。
采访中,内地生均对当前内地教育核心错位表示关注和担忧。很多名牌高校严进宽出,一些导师在学生拜入门下之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难见几次面,研究生读了两三年连论文也不知如何写。很多大学生毕业之时,回想十年寒窗时的壮志雄心,只能暗自伤神,慨叹青春蹉跎。
在年复一年的招生季中,内地高校缘何屡屡“落败”香港高校?我们应该扪心自问:这固然与香港高校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开放的办学理念有关,但国内高校学术腐败事件频发、权钱交易横行、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是否成为推力?当本应该务真求实的大学成了歪风邪气滋生的名利场,何谈培育优质人才?
28
2025.09
高考 400 分选择出国留学或上专科,需结合学历目标与职业规划。出国留学可通...
26
2025.09
出国留学途径有2个,申请留学方式不同,所采用的报名方式也不同,下面我们来...
25
2025.09
出国留学前准备需兼顾心理调适与生活实操。心理上要建立独立心态、接纳文化...
24
2025.09
出国留学的住宿方式主要有校内宿舍、寄宿家庭、校外租房、学生公寓四种。校...
22
2025.09
高考 350 分的升学选择需结合预算、职业规划与学习潜力综合判断。留学可通过...
18
2025.09
出国留学前上语言学校并非绝对,需结合语言基础、院校要求及适应需求判断。...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