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择校
政策解读
目前,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掀起。无论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等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把人才培养上升为立国战略,靠人才创新打造国家“软实力”,力争在科技、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成为新的世界领头羊。
美国
网罗全球精英为我所用
□记者任海军华盛顿报道
美国多年来一直实施人才立国战略,大力培养本国人才,设法引进和留住外来人才,合理、高效使用人才。美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
大力培养本国人才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并进
美国历届政府均视教育为立国之本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并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相继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美国为21世纪而准备教师》等法案和报告,极力呼吁为未来准备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美国的全民教育投资每年的增额都在几百亿美元以上,用于对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增加招生数量。
美国还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早在1963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1990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联邦政府每年向各州提供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制度和资格鉴定制度。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有很大关系。目前美国60%以上的大学都是社区学院,可以说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社区学院系统即大众教育系统。
为从法律上保证继续教育的发展,美国于1996年颁布《成人教育法》,要求所有雇主每年至少拿出全员工资总额的1%用于雇员的教育与培训。而联邦政府允许企业将教育开支列入成本,免予徵税。美国把继续教育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准的重要标志。
设法引进外来人才
称吸引外国留学生是“一本万利”的产业,每年超过20万人
据美国有关部门测算,美国的教育机构只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高科技人才需求的1/3,因此美国一直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设法引进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
近年来,到美国留学和深造的外国留学生每年都超过20万人,这些人毕业后大多留在美国工作。美国政府曾在一份文件中将吸引外国留学生称为是“一本万利”的产业。
美国通过对移民法的不断修正,以挑选的方式吸引众多外籍科技和专业人才,并充分利用这些人才所携带的技术、智慧和资本来加快美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从而使美国在科技领域内始终保持其国际领先的地位。
美国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运用美国国内给予研究人员的报酬方式,如股票、期权等吸引当地人才为美国服务。
此外,美国还通过国际合作、聘用外国专家学者充实科研队伍等方式吸引他国人才。
优厚待遇留住人才
1/4的外国留学生被纳入美国人才库
与吸引外来人才配套,美国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留住人才,让他们长期为美国效力。
首先是高薪聘请人才。在美国,学位越高收入也越高。高科技人才在美国的收入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几十倍。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美国公司普遍设有名目繁多的奖励项目,包括:奖金、利润分成、收益分成等。
其次是为人才提供签证便利,并授予非美国籍专业工作人士在美永久居留权,俗称“绿卡”。
再次,为引进的外籍人士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近几年,美国科研经费不断增长,奥巴马上台后表示,他领导的美国政府今后每年将把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投入到科研和技术创新领域。
第四,美国拥有十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退休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再加上比较成熟的住房市场,可确保移民美国者生活无忧。这种生活水准的差距加上工作机会的差距成为众多外国人才移居美国的主要因素。
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约25%的外国留学生学成后定居美国,被纳入美国国家人才库;在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中,外来人士约占1/5;在美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3出生在国外。
合理、高效使用人才
全球最有实力的人才仲介公司近80%在美国
目前,全世界最有实力的人才仲介公司及猎头公司近80%集中在美国,各种类型的人才仲介及职业介绍公司逾两万家。美国人才竞争激烈,但由于市场完善,人才供求的双方能够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吸引、整合、推进之下,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人才要素与其他要素的最佳组合,使各类人才总体朝着自身贡献最大增值的方向流动。
同时,美国联邦政府扮演的是市场与人才之间的经纪人角色。联邦政府出资聘请人才管理专家对人才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进行设计,形成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后,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规划与徵募、人才品质的核定、人才岗位的测试与培训、人才效能的激发与开发。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美国才能够做到“人才辈出”、“楚材晋用”、“人尽其才”。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2008年进行调查后认为,美国最大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其动力来自于全球最优秀人才在为美国工作。
德国
实施“高技术战略”全球揽人才
□记者焦宇柏林报道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人才资源竞争中,欧洲工业强国德国也面临严峻挑战。根据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14年,德国因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结构转变造成的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8万至48万人。为此,德国政府于2006年推出了包括培养和吸引创新型高级人才的“高技术战略”。
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教育
“双元制”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体系
德国一向重视通过实践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方式,年轻人即使不上大学也可以成为掌握高级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与德国推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密不可分。
所谓“双元制”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体系。目前,德国大约60%的青少年通过“双元制”模式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这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在企业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保证学生在毕业就职时已经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准和职业素养。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中,学生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到企业参加技能培训,结业后参加德国工商协会组织的全国统一结业考试,证明其具备从事某个行业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结构转变趋势的日益加深,德国的“二元制”培训模式也随之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情况。比如,提高现有职业培训的标准,开发新的职业培训工种,设立跨企业的联合培训课程等。
“高技术战略”助推专业人才培养
吸引年轻人选择数学、资讯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类专业,弥补人才缺口
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富裕的发动机。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德国政府2006年8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高技术战略”,力图在全球人才、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两年,德国相继推出“通过教育起飞”、“保证就业岗位、提高增长动力和国家现代化———德国就业和稳定一揽子计划”以及“工作移民对保证德国专业人才基础的贡献”三项人才培养和动员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从而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继续攻读大学文凭,并向其提供晋级奖学金;向在校大学生和科研新生力量提供资金支援,做好高级人才储备;吸引年轻人选择数学、资讯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类专业,弥补德国在这些领域的人才缺口;降低外国专业人才进入德国劳动市场的门槛等。
三大措施吸引国外高端人才
放宽技术移民政策,为外国高级人才“开绿灯”
在培养本国人才的同时,德国政府也致力于吸引外国高尖端人才到德国工作,从而提高德国的科研水准。措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提高德国作为先进的科研基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具体包括:资助部分德国高校的科研活动,增强其国际知名度、科研新生力量培养能力和对国内外大学生及学者的吸引力;加强学术界与经济界的联系,不断开辟新研究领域;在资金管理和员工任用上赋予非高校研究机构更多自由空间等。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吸引外国学者到德国搞科研。目前,德国教育和研究部主要通过与基金会合作,向外国杰出科学家提供高额研究资助,吸引他们赴德从事科研活动。
三是放宽技术移民政策,为外国高级人才“开绿灯”。德国政府从2009年初开始下调了外国高级人才直接获得德国无限期居留许可的收入标准,从8.64万欧元减少到6.48万欧元。此外,政府还降低了新欧盟国家大学毕业生进入德国劳动市场的门槛。对于非欧盟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德国也不再局限于开放急需人才的IT行业劳动市场,只要某个工作岗位没有德国公民准备占用,企业就可择优录用外国员工。
日本
多措并举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黄一凡记者蓝建中东京报道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日本政府将“建设充满活力社会,强化国际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积极制定多项政策支援教育及科研机构培养多样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各领域的学者和专业人才。
从义务教育抓起培养创新人才
从小就培养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日本政府认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应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要求中、小学制定各种教学方针,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等各领域人才的成长历程,从小就怀有远大目标和梦想,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思想及价值观,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改革教学体制,使其更为灵活。如,鼓励高中学毕业生利用开始大学前的一段时间,在国内外旅游、做义工或临时工,积累更为丰富的校外生活经验。
针对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日本政府试图通过深化高校改革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文部科学省汇总的未来人才培养意见,将高等教育任务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具有高级专门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富有创造性、具备优秀研究和开发能力的研究人员;培养具备突出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校教师;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支撑知识社会、具备高级知识素养的人才。
为此,文部科学省每年通过提供经费资助国内大学建设世界顶尖水准的教育研究基地,培养年轻学者和未来学术界领军人物。同时,日本政府和各大学还通过提供奖学金或科研津贴等经济救助方式,帮助学生和年轻学者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和研究,例如,京都大学2009年启动了一项名为“白眉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向优秀年轻人才提供职位,帮助他们专心从事研究。该项目将建设“新一代研究者”培养中心,并由校内外杰出人士负责选拔人才。
产学结合确保多样化人才
扩大女性研究者工作机会是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一项重要战略
日本政府还鼓励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例如,九州大学于2009年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宇宙工学和航空技术等领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并通过在大学研究生院开办讲座等方式培养专业科技人才。日本政府认为,产学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在于:实行长期实习制度,便于大学与企业之间沟通和协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人才;通过创办新兴产业来激活经济。
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确保多样人才,日本政府还十分重视女性研究者的工作机会。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日本大学和企业的理科研究者中女性比例为13%,与美国34.3%、义大利29.9%、法国27.8%相比处于较低水准。日本文部科学省认为,如果任由优秀的女性研究者流失,日本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已通过校方拨款开办了校内托儿所等设施,而静冈大学、神户大学也为确保女性研究者育儿时间而配置了辅助研究的助手,政府和校方正意识到扩大女性研究者工作机会不是社会福利,而是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一项重要战略。
采取优惠措施吸引海外高级人才
将在日本外国留学生的人数由目前的12万人扩大至30万人
面对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及地方人口疏化问题,日本政府意识到有必要制定国家战略来吸引海外高级人才,鼓励大学及研究机构积极聘用外籍教师,通过改善研究环境及提高待遇等方式激励外籍研究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在各个科研领域取得成果。日本政府还计划向海外高级人才提供多项优惠措施,具体包括:简化发放签证和申请再次入境许可的手续,缩短申请永久居留权时要求达到的在日居住期限等。日本法务省还在与经济产业省等相关部门协商议,计划启用“打分制度”,对外国学者、技术人员和经营者的研究成果、学历等进行评分,获得一定分数的海外申请者可作为“高端人才”享受日本永久居留许可等优惠政策。
日本政府还非常重视外国留学生所发挥的沟通作用,将外国留学生看作是未来日本加强与各国友好关系的宝贵人才。为此,日本政府计划进一步扩大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规模,通过简化入境审查手续等措施,将在日外国留学生的人数由目前的12万人扩大至30万人。
根据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拟定的一份计划,日本各大学与驻各国使领馆开展合作,在各国开设赴日留学谘询服务窗口;增加申请者在赴日前即可凭英语或日语考试成绩获得入学资格的大学数量;允许30所大学为外国留学生开设英语授课课程并给予学分;扩大聘用外籍教师的规模:推动9月入学制度的实施。
此外,日本政府为使留学生安心学习,还积极向他们提供住宿、心理谘询等生活方面的帮助,同时鼓励日本企业聘用外国留学生,让他们在日本社会有所作为。
05
2025.10
本文详细解析2026年三本学校学生出国留学的多种可行途径,包括直接申请国外...
04
2025.10
2026年本科毕业出国留学条件中,语言成绩与GPA要求是核心考核标准。本文针对...
03
2025.10
2026年出国留学哪些专业比较有前景?针对这一常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最...
02
2025.10
最新出国留学费用排名已正式发布,本文详细对比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热...
01
2025.10
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仍有多种出国留学途径可操作。本指南聚焦美国、英国、...
30
2025.09
出国留学遇学习困难(语言、学术模式)或文化冲突(社交、价值观)时,可通...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