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出国留学网-专注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留学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留学微信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政策解读

孩子被留学 留学低龄化产生“留守家长”

来源:育路留学网 时间:2011-04-29 11:38:27

    上海的顾女士躺在病房里,神情恍惚。她实在想不通,自己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并送到日本留学的儿子汪某,竟然会因为“要钱不成”而在众目睽睽的机场向自己拔刀连刺9刀。

    很多留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也都想不通“汪某刺母案”背后的个人心理脉络和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顾女士月收入只有7000元,却要承担儿子汪某在日留学每年二三十万元的巨大开销。可怜天下父母心,却落得如此下场。

    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仅2010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总数就在25万人以上,留学生群体的规模扩增速度异常迅猛。每一个留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子女的留学意味着一对“留守家长”的诞生。深入了解留学生家长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心理处境,实有必要。

    上海留日学生汪某刺母案发生后,学术界和舆论开始关注“留学热”对中国家庭结构带来的影响(包括负面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留学(尤其是低龄化留学)绝非孩子一个人的事,这种选择改变的是整个家庭。

    为照顾孩子妈妈辞职移民

    刘女士原本是天津某事业单位的员工,丈夫李先生在政府机关担任处长,三口之家收入稳定,居住在一套约150平方米的福利房里,幸福指数颇高。

    3年前,小李初中毕业放暑假时到加拿大转了一圈。回国后,小李主动向父母提出想到加拿大念高中。李先生和刘女士心想,儿子学习主动性强,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既然他本人有留学的意愿,就该尽力满足他。

    于是,一家人给小李申请到了加拿大的学校,孩子生活没法自理,刘女士就大胆地辞去“铁饭碗”,到加拿大全职“陪读”。那是段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初到加拿大,这个工薪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母子俩只能租住在一间极小的老旧一居室里。一到晚上,屋里老鼠的脚步声不绝于耳。人生地不熟,就算是白天有人敲门,刘女士也绝不敢开门,不敢应答,生怕惹上麻烦。

    为补贴家用,刘女士四处求职,时常干些推销的零活。“站在十字路口,向路人推销银行卡,这种工作没面子,很辛苦,报酬也低。”与在国内刘女士稳定的生活相比,反差极大。

    由于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夫妻俩长期异国分居,两口子要交流,只能没完没了地聊QQ,但这种虚拟的交流方式毕竟无法代替共同生活,久而久之,夫妻关系面临考验。

    一年后,刘女士成功申请了技术移民,她欣喜万分,建议丈夫也辞职去加拿大,一家三口在大洋彼岸重新团聚。李先生态度很强硬:“不去。”李先生不想放弃在国内拥有的一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去从零开始。

    无奈之下,刘女士只能“一个顶俩”。一年中有半年在加拿大照顾孩子;半年回国和丈夫团聚。对于未来,她不知如何抉择。

    “孩子把我的心都带走了”

    大家都知道“留守儿童”,眼下有不少留学生家长自称“留守家长”。孩子不在身边,家里不再热闹,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心理落差极大。

    “真是不容易啊。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把我的心都带走了。”网友“笨熊”深有感叹。“笨熊”是一名留学生的母亲,女儿2007年去美国留学。面对孩子走后如何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许多留守家长们事先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一段相当漫长的情绪波动期里不知所措。

    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笨熊”组建了两个QQ群,召集一帮留学生家长加入,大家一起网聊感受、交流信息。最近,有位留学生家长在群里诉苦说:“真的非常想念孩子。孩子出国后,我整天不知道该干些什么。”这是留学生家长们的普遍心声。

    全家的“中心”突然没了,“笨熊”和丈夫又回到了久远的二人世界,她戏称自己家是“空巢家庭”。

    对家长而言,比时空阻隔更可怕的,是父子、母子间亲情有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出国留学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余女士曾是湖北某市的区长,也算得上是女强人,可因儿子留学而带来的母子关系紧张,让她深感烦恼。

    为了让儿子出国留学,余女士和丈夫付出了很多。2000年,儿子高考(微博)成绩不尽如人意,只考上了湖北的一所普通高校。当时,送子女出国留学的风潮方兴未艾,余女士也动了心。

    丈夫是当地国企的一名普通员工,两口子都拿死工资,一口气拿出几十万元学费、生活费,实在不容易。儿子赴德留学,余女士一家经济压力大,为了补贴家用,她竟然在退休后和丈夫一起南下广州,找了一家房产中介打工。从区长到中介,余女士的心理落差有多大可想而知。

    后来儿子学成归国了,但余女士伤心地发现,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子俩竟然越走越远了,几乎没有了共同语言。

    父母在中国,子女在异国,“孤独”,是天各一方的家人们共同的苦恼,网络,则是他们摆脱孤独的“救命稻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家长以前连QQ和MSN的账号都没有,子女出国后,却一夜之间成了不折不扣的“网虫”,一有空就上网跟子女聊天。因为时差的关系,家长们有时甚至为了顺应子女的作息规律大半夜也不睡觉,坚持聊天。

    然而,不少家长发现,子女跟他们网聊的兴致越来越淡,有时甚至只是随便应付他们,很难交心。

    锻炼能力和“被留学”

    2005年,19岁的广州女孩关静仪高中毕业后赴英留学,在那里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关静仪算得上是“富二代”,出国前,她的学习成绩就很不错,当年参加高考,她同时收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来自英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送她出国留学,锻炼自理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考虑之一。临走前,父母一次性给了她80万元人民币:“这是你四年留学的所有费用,自己规划如何使用,不够自己解决。”

    关静仪算了一下:一年的学费8000英镑;房屋月租450英镑,每月的生活开销大约1000英镑。为了避免有朝一日“无米下锅”,她用闲置资金购买了一种回报稳妥的理财产品。谈及当年的理财初体验,关静仪颇为得意,“英国的果蔬很贵,我和室友就在院子里自己种。”

    几年下来,关静仪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毕业后,父母安排她去新加坡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却被关静仪拒绝了。“我不希望靠父母的关系找工作。”。

    当然,并非所有的留学生都像关静仪这样富有主见、独立性强。留学日本的广东姑娘陈寒便向本报记者透露了一个负面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被留学”的孩子问题多多。

    陈寒说:“在日本,留学生不打工很难融入日本社会,甚至难以跟中国留学生打成一片。”她曾有个来自杭州的“富二代”室友,学习不好,日语也差,找工作时雇主也不愿录用她。可是,她并不努力学习日语,天天游手好闲,大手大脚地花钱。

    事实上,这位“富二代”留学生压根儿就不想留学,她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被逼无奈”才去日本的,学习动力毫无。她时常在中国留学生中间自鸣得意地说:“反正我家有钱养得起我。”

    专家建议:准备充分再出国

    把孩子送到教育水平发达的国家留学,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捷径之一,“留学热”无可厚非。

    目前这股“留学热”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留学生的低龄化催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而言,孩子在十七八岁时心智才能初步成熟,过早地让他们远离家庭,对其性格的养成不利。

    骆风建议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们及早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两三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引导孩子形成坚毅的心理和抵抗孤独的能力,具体办法如:安排孩子在国内独立旅行、独自回祖籍地探亲等。

    孩子出国初期(特别是前三个月),家长必须与孩子保持频繁通讯联络,通过视频聊天等方式消解孩子在异国的恐惧感和无助感。

留学专家为您定制留学方案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出生年月 :
请选择出生年月
 意向学校 :
 所选课程 :
 当前学历 :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用户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相关文章推荐

    21

    2025.11

    2026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026 年高中生出国留学需满足学术、语言、材料、资金四大核心条件。学术上需...

    19

    2025.11

    不高考出国留学可以吗?看看这些途径有没有适合你的!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摆脱传统高考的限制,通过其...

    19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需要提前了解哪些海外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高中生出国留学前了解海外文化习俗是避免文化冲突的关键。不同国家在社交礼...

    18

    2025.11

    海外院校的 “双录取” 政策是什么?对语言成绩不够的高中生出国留学有帮助吗?

    海外院校 “双录取” 政策是同时发放语言班录取通知书与本科预录取通知书,...

    13

    2025.11

    出国留学后,高中生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有没有时间管理的实用技巧?

    高中生出国留学后可以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外...

    12

    2025.11

    高中生出国留学,家长最担心的安全问题该如何提前防范?

    高中生出国留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但安全问题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提前防...

    热门留学专题推荐更多>
    高考后留学

    出国留学背景提升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出国留学评估
    微信咨询
    出国留学微信咨询

    扫码一对一咨询

    扫码关注
    出国留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