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今天“新东方留学咖啡”请来和我们一起品尝留学人生百味的是新东方的托福培训老师、新东方商务英语培训项目部主任王令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令:徐老师您好。
徐小平:不久前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信说:“我听王令老师在班上讲了一句话,说中国的本科教育是世界的,所以听了这一番话以后我就决定不出国了。”我看到这一番话以后敏感地意识到需要请跟王令老师来“新东方留学咖啡”对我们广大的受众,关心留学的这些朋友们讲一讲这个观点。中外本科教育的取舍,何去何从。取与舍,有什么依据和理论?
王令:我本人在美国学习和生活过,对于中外本科的差异有一些心得。就本科这个阶段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在全世界是一流的。这个理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讲,首先是教育问题。比如说美国,它的教育理念和中国的教育理念就不大相同。美国主要是一种启发式的、创造式的教育方式。但是中国的本科教育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未来的人才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成果,但是如果创造的时候,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徐小平:所以中国本科的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王令: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人生道路上,大学生活和大学的同学是永远难忘的,有时候会影响人的一生。毕业后,大学同学之间的往来也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作为一个中国本科的学生或者一个中国高中毕业的学生马上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环境,他很可能在语言上、在文化上产生很多的休克现象。他无法和周围很多的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或者是一种很好的全方位的交流。在无效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友谊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徐小平:同学资源是人生最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大学资源。我是次从这个角度来谈留学利弊的。
王令:我之所以说中国的本科教育是非常好的本科教育,其实还另有原因。除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政策、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以外,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因素,就是高中的教学质量是全世界的。我们的高中也在教育基础知识,我们所有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是极端的扎实,扎实的程度可以说是傲视全世界的。在奥林匹克比赛中获奖的绝大部分是中国人,确切来讲是一些高中的或者初中的学生。他们所有的文化积淀和知识浸润都是在中国文化或者说以中文为整个背景的中国文化中形成的。但是如果他们突然脱离了中文背景,是不可能学到以前那样深入的程度。我们高中的学生虽然学得非常不错,有非常好的人生的远景和灿烂的学术前景,但是一旦到另外一个环境当中,从很多方面他会有极大的不适应性,我们把它叫做休克。
徐小平:王老师讲了三点我稍微归纳一下,是基础知识。在国内可以学到更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同学资源。在国内建立的同学资源一定比国外的而深厚。第三点是文化浸润。这三个观点对做留学咨询至今的我来说具有非常的冲击力和新鲜感,我也希望观众们对王令老师这几个观点做深刻的思考。
王令:实际上很多家长是在心疼孩子、不愿意孩子参加高考的情况下,把他推出的。也就是说家长和孩子都在逃避高考,逃避现实。
徐小平:我把王令老师的话理解为一种预警,假如仅仅是为了躲避高考而出国留学的话,将来很可能要付出比高考失败更沉痛的代价。
王令:首先,我奉劝各位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接受高考这个挑战。我们人生的挑战其实并不多,征服挑战是对自我人生的一种认可,你会感到极度的自信。但是一个学生特别想留学的话,他必须做一些心理的准备。他要接受一种独立训练。最重要的是文化独立和心理独立,还有学习方法的独立。
徐小平:什么是文化独立?
王令:文化独立指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够把习成的文化独立起来。对一个高中学生来讲,出国留学的时候你无可选择的担负起了文化独立的情况,你要把自己的文化展示给别人,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这是一。第二是心理独立。高中学生在留学前是没有这种独立的。在国内的时候,父母侵蚀这种独立,老师侵蚀这种独立,可能所学的课业也会侵蚀这种独立。到国外以后,你会发现任何事都需要靠自己创造,靠一种独立性,所以你的心理必须独立。
徐小平:我想心理独立实际上特指在许多生活的、工作的、学习的大小问题上自己拿主意。
王令:是这样的。第三是学习方法的独立。国外的学习方法与国内不同,是一种讲求科研性的方法。在国外一个班仅仅十来个学生甚至更少,老师教完以后,要求学生有回应。但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只善于“输入”知识,不善于“输出”知识,这是中国学生最大的问题。如果你要出去留学的话,我想这一点能力是你急需要解决的。国外的老师很多的时候不讲很多东西,只给你一个题目,考察你怎么思考,怎么表达。很多在国内很优秀的高中生留学之后,学习情况不理想,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这三种独立:文化的独立,人格的独立和学习方法的独立。
徐小平:您似乎认为中国本科的学生或者中国高中生不可能具有以上所提到的能力,我却不然,因为中国的教育在发展,现在本科阶段开始主张学生创造性学习了,比如自由的选课,不记考勤等等,这些都是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在北京,本科在校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外省市,他们都要住校,也就是对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考验。绝大多数学生是在一种健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得到的爱和关怀是全方位的,一如他们在父母身边生活,所以不能说在国内就一定培养不了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吧。当留学的价值和留学的方向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在中国寻求获得这种素质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您的话可能会引起反驳。能不能比较中庸地把你的观点给我们归纳一下,以便让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回到家里不至于从过去5、6年来的留学美梦一下子陷入噩梦之中。
王令:我主要想说的是,不论在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现在的社会,西方的本科教育也好,国内的本科教育也好,其实都是给我们的年轻人,这些高中毕业生设计的一个美好的蓝图。上本科国内外均可,但是我觉得所走的路径是不一样的。留学无疑是人生一个极大的转折点,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一个本科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各方面都已经成型,在国外陌生的环境也不会改变太多,他会自己把持自己,比较顺利地渡过最初的“休克”;但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他还太年轻,经历的历练还太少,可能有个别的高中毕业生是特例。不过,我必须劝诫广大的普通学生留学一定要慎重,留学绝不能定义为好玩或是逃避等字眼。当你走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必须也只能是单枪匹马地对付所有的事情,包括生活和学习。在留学大潮中,这段经历无一例外地会给每一个人一个结果,或好或坏,或甜或苦,但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是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那你可以考虑去留学;如果你对自己有所怀疑,那你需要花一段时间来做好准备。
徐小平:王令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关于中外本科的取舍的几点建议,更道破了留学的真谛:留学之路充满了诱惑和刺激,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希望各位学子,认识自我,规避风险,留学路上一帆风顺,谢谢大家!
(本刊与北京电视台《留学ABC》联动)
王令
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曾就读于美国莫希大学现代商务专业。1999年加入北京新东方,因其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迅速成为“北京新东方明星教师”、著有《TOEFL高分对策》一书。现任深圳新东方学校校长。
评论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